冠心病属于中医“胸痹”“心痛”范畴,是本虚标实夹杂的复合性疾病,正虚是本病的内因,为本,瘀与痰是本病继续发展的因素,为标,气虚、阴虚、痰浊、血瘀构成了病机的 4个主要环节 。气虚推动无力,血运迟缓,涩滞不前,则形成血瘀,气虚血瘀,阻痹心脉。不通则痛,发为胸痹:阴津不足,不能滋养于心,心脉失养则发心痛,虚火灼津,炼液成痰,痰阻血瘀,心脉不通即为胸痹。胸痹病位在心,脾、肾与之关系密切。陈可冀院士等提出冠心病“瘀毒”病因学说。《金匮要略·心典》载:“毒,邪气蕴结不解之谓”。中医学认为,毒邪在病因上有“内毒”“外毒”之分,毒邪侵袭人体,与瘀胶结,壅滞气血,损伤心络发为胸痹。而瘀久化热、酿生毒邪,瘀毒内蕴,痹阻心脉,而发真心痛。现代研究发现,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破裂主要是炎性细胞浸润、炎性反应的发生、发展及脂质代谢异常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炎性反应的病因病理基础与“瘀毒”理论不谋而合。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:https://www.ys.zqmysh.com/6714.html